NEWS

資訊分享
2021-04-23瀏覽次數:903
[文章]花旗撤出消金給國銀海外布局的省思

花旗集團日前突然宣布,將撤出包含台灣在內的13國消費金融業務,對國內金融市場投下震撼彈。回顧過往,外商金融業者撤離並非罕見,因應環境變遷調整經營方向,自有其商業考量,外人亦無置喙之餘地。但即便像如花旗這種全球資產近兩兆美元的跨國金融集團,長久深耕各地,品牌形象已樹立在公眾腦海,仍有此決策,可見以外資角色開發海外消金市場並非易事。惟或可由消金產品特性,推測其決策考量,提供給近年來積極決戰境外的台資銀行若干啟示。

消費金融的範圍,除了最常見的個人存款、信用貸款之外,亦包含近期興起的財富管理,但也有銀行將消金與財管分開,消金較側重於信貸、信用卡,客戶投資理財則交由財管部門負責,花旗看來較偏向此類。

由於消金強調直接面對廣大的金融消費群眾,為了招攬客戶、營造品牌認同,布建銷售通路、投放廣告行銷等,都是不可或缺的投資。另一方面,銀行內部與貸後管理、個資保護、客戶服務相關的資訊系統,也都得相應完備。特別在金融消費保護意識高漲的今日,任何客戶爭議或違失案件,不僅重創消費者對企業品牌的信心,更可能因此遭到主管機關裁罰。

換言之,消金業務在通路行銷、客戶管理、法令遵循本就存在高固定成本,如今又面臨金融科技浪潮來襲,如何利用科技精準判斷客戶需求、解讀客戶往來軌跡,提供業務所需關鍵資訊,儼然成為當代新顯學。

各家金融機構在金融科技的投資宛如軍備競賽,也帶來更沉重的成本負擔,趟若缺乏大量客戶,讓營收達到一定的競爭規模,精簡業務不啻為一合理選擇。事實上依據花旗集團2020年報,總體營收約740億美元,消金貢獻約40億,但在430億的支出中,消金部分竟達30億,從這角度來看花旗退出消金市場也就不令人意外。

消費金融特殊的成本結構,也反映在銀行機構的布局策略與設點模式,可發現有實力經營海外消金市場的金融機構,多屬於規模較大的跨國金融集團。且常以併購參股切入市場,透過收購在地原有的金融機構,尋求儘速布建營銷通路、提高市場覆蓋率。譬如在國內擁有較完整消金產品線的4家外資商銀:花旗、渣打、星展、滙豐,渣打係於2006年收購新竹國際商業、花旗2007年合併華僑商銀,以及滙豐2008年併購中華商銀、星展接手寶華銀行,而星展在2017年接手澳盛銀行在台的消金業務,更被視為星展能躋身台灣四大外銀之列的關鍵因素。

 

完整文章,請點擊此進入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