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

資訊分享
2021-12-15瀏覽次數:716
[文章] FinTech Hub全球軍備競賽的三大重點

最近時代雜誌發表了一篇文章〈How London Became a Global Center for Fintech and What U.S. Tech Hubs Can Learn From It〉內容探討倫敦作為FinTech Hub的競爭優勢。文中的觀點固然是從歐美市場出發,但筆者認為也可借鏡到亞洲等地;在此總結以下三個讓FinTech Hub在各國軍備賽中脫穎而出的成功要素。

 

政府支援:積極攬才,放手創新

紐約的保險新創Lemonade若在6年前成立之初,就被禁止販售AI計算的線上保單,它還能成為市值達美金40億元的成功企業嗎?

在讓我們來看看亞洲吧!香港政府為了保持其在金融領域的領先地位,正在大灣區積極佈局;而成立已3年的台灣金融監理沙盒,目前還主要是既有金融業者的實驗場。

另一個頗受政策影響的,是對外國高技術人才友善的就業市場;因為成功的FinTech Hub不可或缺的,正是龐大的人才庫。

過去幾年,新加坡政府逐漸緊縮其移民政策,在疫情爆發後更是如此;但日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發言表示,可能將對移民政策重新調整。而倫敦2020年2月起生效的Global Talent Visa(全球人才簽證),在脫歐後正大量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產業專才。

 

問題解決者:你的創新能帶來怎麼樣的改變?

成功的FinTech Hub能聚集對症下藥的問題解決者,塑造不同的FinTech聚落。

總的來說,歐洲的FinTech公司大多發跡於提供客戶導向的問題解決方案:倫敦的數位銀行獨角獸Revolut從提供外匯和國際匯款服務起家、總部在斯德哥爾摩的Klarna開啟了「先買後付(Buy Now, Pay Later)」的風潮,而創立於柏林的純網銀N26則因能提供一系列無隱藏費用的銀行產品大受好評。

至於亞洲市場,儘管香港和台灣最早於2019年就發放虛擬銀行執照,目前大部分業者都還處於以高額利率爭取存款的階段。

同一個FinTech Hub裡的業者當然各有千秋,他們先從抓住當地最迫切需要解決的使用者痛點開始,當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買單,就能產生放大效應,鼓勵更多新創加入並催生出可持續的商業點子。

對追求國際舞台的新創或求職者來說,可藉機思考你想創造出什麼樣的改變,並選擇適合的FinTech聚落出發。

 

成長動能:打造一個能長遠發展的FinTech Hub

最後,驅動FinTech Hub的動能是其永續發展的重要因素。

在歐洲,跨境金融的複雜性埋下創新的種子,百家爭鳴要打造無營運摩擦的架構,並放眼世界開疆闢土。英國的數位銀行Revolut不畏市場低迷,先後在2019和2020年進軍新加坡和美國;而從阿姆斯特丹發跡的支付新創Adyen則花費15年擴大版圖到全球18個市場。

而地球的另一邊,資金是帶動FinTech Hub成長的引擎。最近澳洲的FinTech新創紛紛踏上新加坡,因為後者在新的Fintech Bridge備忘錄框架下,提供充沛的資金和稅務優惠(這可是17% vs 30%的企業稅差異)。也有澳洲同業轉向大中華地區,跨境支付新創Airwallex在3年前就毅然決定將總部從墨爾本搬到香港。

從這些例子,我們瞭解要確保成長動能的穩定,才能打造一個能長遠發展的FinTech Hub。

 

隨著5G、AI人工智慧、開放金融(Open Finance),甚至是Web 3.0的發展,FinTech產業的前景不可限量。越來越多政府單位積極建造自己的FinTech Hub和FinTech生態圈。

 

完整文章,點此進入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