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

資訊分享
2019-10-16瀏覽次數:976
[文章] 開放銀行...全世界都在熱?圖解全新金融生態系帶來的大變革

|今年,台灣金管會發出三張純網銀執照,刺激台灣金融科技創新,同時打破傳統金融體制框架,讓小型企業、年輕人更容易取得金融服務。

 

作為世上僅存的少數特許行業,從13世紀起便存在至今的銀行,為了顧及廣大民眾權益、維持金融穩定,至今仍受到政府高度監管,雖然銀行因此躲過1995年至2001年的網路泡沫化衝擊,卻也讓金融服務的創新,慢上其他產業許多。

 

金融科技(FinTech)浪潮的興起,就是想瓦解那些不夠科技化的大型金融機構

觀察近年來銀行在金融科技上的發展,火力大多集中在支付的創新,各家銀行紛紛推出自己的行動錢包,接著2017年Apple Pay登台,各類電子支付品牌百花齊放,帶動各銀行刷卡金額、發卡量屢創新高,民眾在連鎖通路甚至是夜市消費,幾乎可以不帶錢包出門。

 

圖片:數位時代


 

許多銀行也藉由大數據、演算法,推出智能理財產品,紛紛推出數位銀行副品牌,創造與不同客層溝通的新通路,更有許多新應用,陸續進入監理沙盒實驗階段(Regulatory Sandbox,指新創公司在獨立環境內測試創新服務、商業模式)。

 

一堆麻煩,顯露金融服務痛點

 

2019年可以說是台灣金融科技,進入爆發性成長期的一年,然而,這些金融服務的演變,仍處於早期階段。

例如與銀行打交道時,這些困擾你的「麻煩事」:申辦各類金融服務時,得填寫一堆身分驗證;銀行提供的服務與需要的仍有落差;數位服務體驗也有許多改善空間;為了辦理一項業務,必須來回跑銀行,在客服電話上無盡的等待......。

要舒緩這些不夠貼近日常生活的金融痛點,近年被熱烈討論的開放銀行(Open Banking),可能是解方之一。

目前生活上已經可以見到在開放銀行概念下,所營造的商品與服務:消費者只要點開一個App,就能瀏覽名下所有的帳戶收支;想辦信用卡,再也不必重填資料,按一個鍵,財力證明、身分驗證自動帶入審核;甚至電信門號也能用來開戶;要買房地產,直接上銀行網站找房,同步就能算出房貸利率。這樣方便的生活已經來臨,並非天馬行空的幻想。

 

因應新科技、使用者行為改變及法規的演進,未來金融服務將碎化成標準元件,金融行為也不再局限於銀行,而是隨時隨地都能發生。


 

新加坡星展銀行發現,占比39%的數位客戶,貢獻60%營收與68%獲利;數位服務不僅獲客成本低,獲利貢獻度也較高。

 

開放銀行的核心概念,就是將原本就屬於人民的個人資料與交易資料「還歸於民」,用戶自己作主是否同意將自己的資料,分享給任何一家金融機構或第三方服務業者;後二者可以運用這些資料,為顧客提供更加客製化、個人化的金融服務。

 

 

圖片:數位時代


 

放眼全球,英國和歐盟都是開放銀行的先行者。

據統計,英國前四大銀行就包辦了全國8成以上的帳戶(current account),這群用戶更換帳戶的轉換率更只有3%。

這反映出金融業的兩個現狀:其一,大型銀行擁有穩定的高市占率,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也能留住客戶,導致金融創新發展龜速;其二,民眾不願更換銀行,也許與金融個資無法互通、轉換成本過高有關。

 

英國競爭暨市場管理局(Competition and Markets Authority;CMA)開放銀行業務負責人比爾·羅伯茲(Bill Roberts)便曾開玩笑地說:「在英國,大家寧可換伴侶,也不會想換銀行。」

2015年,在英國政府主導下,CMA宣布開放銀行計畫,找來匯豐銀行、愛爾蘭聯合銀行、愛爾蘭銀行在內的9家銀行,共同成立「開放銀行組織」(OBIE),合力制定通用的API(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,應用程式介面)標準、管理規範、架構、安全機制等。

從2018年1月開始,銀行依規定必須透過開放API(Open API),將顧客資料授權給非銀行的第三方業者使用。

歐盟同樣也是在2015年,通過並執行《第2號支付服務指令》(Payment Service Directive 2,簡稱PSD2),將過去被銀行視為重要資產的客戶資料解放出來,分享給非銀行的第三方存取,包括消費者的帳戶資料、歷史交易資料,及銀行產品、服務等資訊。

 

因應PSD2規定,歐盟各國必須在2018年1月前,將PSD2納入各國法規中,成為歐盟開放銀行的立法基礎,讓歐盟居民對於個人數據,享有更大的自主權。

由此可見,「客戶資料共享」是開放銀行的核心,也將啟動金融創新的引擎。

在全球企業,計畫全面採用開放銀行所需的重要技術API(應用程式介面)的占比,已經高達6成,全新生態系逐步成形。

銀行將不再是一個場所,而是一種行為。數位時代


 

開放銀行與傳統銀行之間的差異究竟為何?

而開放銀行又如何成為金融科技的重要推手,了解更多,點此進入文章介紹

 

 

 

Top